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教育部公示:擬同意設置寧波東方理工大學
護航易地搬遷社區(qū)的“小雛鷹”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教育部公示:擬同意設置寧波東方理工大學

■ 本報記者 皮磊

   6月11日,教育部官網(wǎng)發(fā)布消息稱,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guī)定》《本科層次職業(yè)學校設置標準(試行)》等有關規(guī)定以及第八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考察評議結果,經教育部黨組會議審議,擬同意設置大灣區(qū)大學等10所學校。

   記者注意到,這10所學校中包括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學校所在省份為浙江省,辦學性質為民辦。公開報道顯示,2024年11月18日,浙江省教育廳根據(jù)高校設置有關規(guī)定及要求,就新設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向社會公示。

   而至此番教育部公示,也就意味著我國又一所由社會力量捐資舉辦的大學即將正式落地。

   據(jù)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官網(wǎng)介紹,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是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省市共同建設的小而精、高起點、高水平、國際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學校以服務國家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加強基礎研究、聚焦前沿交叉、突出工程技術,形成以理學、工學、信息、商科為主,兼具特色人文社科的學科體系。學校堅持志存高遠、求真務實的培養(yǎng)理念,培養(yǎng)具有寬厚基礎、創(chuàng)新能力、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

   該校背后的主要捐贈人,為韋爾股份創(chuàng)始人虞仁榮。公開資料顯示,虞仁榮出生于1966年,是寧波市鎮(zhèn)海中學85屆校友,199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根據(jù)《寧波日報》早前報道,2020年8月30日,虞仁榮曾回到寧波考察,表達了促成一批產業(yè)、科技、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合作項目意向。

   同年,虞仁榮宣布決定捐資200多億元,在寧波高標準建設一所理工類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暫定名“東方理工大學”。當時,寧波市人民政府與虞仁榮約定——“以集成電路全產業(yè)鏈相關學科為核心,集聚世界頂尖學科領軍人才、匯集高水平的科研團隊,在寧波共同新建一所世界一流、理工科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為推進大學建設及相關事宜,2020年10月,虞仁榮在寧波注冊成立“寧波市虞仁榮教育基金會”,注冊資金500萬元,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為“資助民辦大學的建設發(fā)展”。

   2021年11月,虞仁榮宣布追加捐贈100億元,寧波市虞仁榮教育基金會的捐贈也由200億元追加到300億元以上。

   2023年6月,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成為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捐贈基金的籌資主體,旨在支持大學的發(fā)展。近幾年來,虞仁榮持續(xù)通過股權捐贈的形式,支持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的建設。

   近年來,企業(yè)家及社會力量捐資辦大學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那么其招生及運作情況如何?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官網(wǎng)信息顯示,自2022年開始,該校與國內外頂尖高校聯(lián)合招收聯(lián)培博士生,截至2025年4月已聯(lián)合招收博士生243人。而按照計劃,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在202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做到“一流資源,高端起步”,辦學取得有顯示度的進展;到2035年做到“體系完整,特色鮮明”,成為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到2050年,力爭“科教重鎮(zhèn),躋身一流”,成為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

   今年2月19日,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召開2025年新學期工作會議,聚焦高質量推進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會議總結了成績、分析了形勢、謀劃了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陳十一作工作報告。

   會上,陳十一圍繞2025年學校發(fā)展目標,明確了新學期要重點做好“三件大事”“兩大活動”,寫好“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fā)展”和“強化科技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創(chuàng)新深度融合”兩篇大文章,推進登峰學科發(fā)展路徑優(yōu)化、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人才引育良好生態(tài)打造、重大科研成果培育等工作,打造一批標志性、引領性創(chuàng)新成果和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