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社會治理 > 正文

河南汝陽:用“繡花功夫”織密基層治理鄉(xiāng)村善治新圖景

  織密為民“小網格”,解決民生大問題。今年以來,河南汝陽縣緊緊圍繞“13345”工作思路,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著力實現(xiàn)村(社區(qū))服務管理網格化,科學劃分農村、城市社區(qū)、專屬網格,推進“多格合一、一網統(tǒng)管”,不斷探索基層治理新方法,推動多元共治,確保服務更精準、響應更及時、覆蓋更全面,不斷激發(fā)基層治理新活力。

  黨建引領織密社會基層“治理網”

  網格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標配”。今年以來,在汝陽大地,網格化治理正以“毛細血管”般的滲透力,將“兩高四著力”的治理導向與“五基四化”的實踐要求轉化為田間地頭的煙火氣與幸福感。

  “多虧網格員上門走訪,我家的低保很快就辦下來了,老伴的病也能安心治了!”近日,汝陽縣柏樹鎮(zhèn)柏樹村村民王樓的感慨,道出了汝陽縣網格化治理的溫度。“18個網格、56名網格員,累計走訪695戶,摸清全村2087名常住人口詳細底數(shù)……”這組來自柏樹鎮(zhèn)柏樹村的數(shù)字,是該縣網格體系“從細處著手”的生動注腳。

  從柏樹鎮(zhèn)柏樹村的“一網多能”微網格,到全縣域“多網融合”的治理體系,汝陽縣用“繡花功夫”編織出一張覆蓋42萬名常住人口、串聯(lián)2萬余名黨員、聯(lián)動5724名專兼職網格員的“幸福網格”。該縣堅持規(guī)模適度、界限清晰、無縫覆蓋、便于管理服務的原則,結合南中北地域特點,實現(xiàn)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管理“雙覆蓋”,全縣共劃分為2494個網格,其中城市社區(qū)網格100個,農村網格2316個,專屬網格78個。在南部山區(qū)充分尊重基層實踐,部分村莊根據(jù)治理便利性原則以自然村劃分微網格,全縣共建立網格黨組織1067個,形成“村(社區(qū))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三級組織架構,推動黨組織有效嵌入網格治理神經末梢,實現(xiàn)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全覆蓋和深融入。

  健全機制實現(xiàn)基層治理“一盤棋”

  “網格不僅是服務單元,更是戰(zhàn)斗堡壘。”汝陽縣將基層黨建、鄉(xiāng)村產業(yè)、綜合治理等工作納入基層網格,實現(xiàn)“一網統(tǒng)管”,對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管理實現(xiàn)“雙覆蓋”。在全縣推行“雙服務雙報到”機制,推動公安、應急、衛(wèi)健等20余個部門資源下沉網格,同時,建立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機制,匹配縣直相關單位進行“責任捆綁”領辦,如社會工作部門領辦鄉(xiāng)(鄰)里中心建設、“三自”組織培育等,宣傳部門領辦移風易俗、文明創(chuàng)建等。

  基層社會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質效和溫度的“神經末梢”。持續(xù)優(yōu)化網格體系,科學設置農村、社區(qū)專屬網格,建立《網格管理服務事項清單》《網格長工作職責清單》和《網格員工作職責清單》,健全網格事項準入和退出機制,確保網格管理事項科學合理。健全網格員日常管理、培訓和考核評價機制,持續(xù)建強網格力量。

  “我只是跟網格員提提想法,誰知道村里還真當回事來辦哩。”看著正在轟鳴作業(yè)的鏟車,村民李聚保禁不住感慨。原來,李聚保是柏樹鎮(zhèn)柏樹村第十五網格的村民,因歷史遺留問題,門前糧所旁雜貨屋已占道多年,導致道路狹窄、過車困難,前段時間,他在網格大走訪中,向網格員曹愛榮就此問題提出建議。收到提議后,網格迅速運轉,經過合理論證后,相關部門迅速響應,施工整修道路,切切實實讓群眾感受到溫暖。像這樣精準、快速的服務在汝陽已為成常態(tài)。

  民情在網格掌握、矛盾在網格化解、隱患在網格排查、問題在網格解決、服務在網格開展。今年以來,汝陽縣健全以網格為事件流轉源頭的統(tǒng)一受理、分流辦理、評價反饋制度。建立網格服務管理事項清單、網格長工作職責清單和網格員工作職責清單,健全網格服務管理事項準入和退出機制,明確網格員政策宣傳、跑腿代辦、矛盾調解、隱患排查、民生服務、民意收集6項職責,建立網格管理應急指揮體系,提升網格對災害事故、社會安全、公共衛(wèi)生等事件的預警處置能力。截至目前,通過網格已辦結道路修繕、供水糾紛等群眾訴求事件1365件,辦結率98.3%。

  “小網格”托起精準服務“大民生”

  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微服務精準暖民心。在全縣這種群眾提需求,網格來跑腿的事例枚不勝舉。

  如上店鎮(zhèn)任莊村面對省重點工程前坪水庫南灌渠工程拆遷安置18戶移民問題,自治組織村民議事會充分參與其中,每天晚上網格長、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召開碰頭會共同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逐個攻克,18戶群眾按時間節(jié)點完成拆遷安置工作。三屯鎮(zhèn)北保村通過網格走訪收集群眾需求,建成“鄉(xiāng)村大食堂”,為村內老人提供免費午餐,內埠鎮(zhèn)雙泉村通過網格走訪收集到群眾就業(yè)技能培訓需求,利用“鄉(xiāng)里中心”技能培訓平臺,“點對點”常態(tài)化開展“訂單式”培訓,帶動雙泉村143人就業(yè),人均月收入8000元。王坪鄉(xiāng)王坪村廣場舞隊、櫻花戲迷協(xié)會、健步走隊等自樂組織與網格協(xié)同發(fā)力,在活動間隙收集訴求28條;小店鎮(zhèn)小寺村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寺幫幫”志愿服務隊,創(chuàng)新微信群“接單”模式,群眾在群里提需求,志愿者快速“接單”響應,上門服務,織就了一張充滿人情味的鄉(xiāng)村網絡。

  網格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眾人拾柴”。汝陽縣推行“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志愿者”網格模式,通過“三自”組織參與,“雙服務雙報到”機制,縣直部門、大型志愿者組織專業(yè)力量和民生服務資源常態(tài)化下沉網格機制建設,讓基層治理力量從“一元主導”變?yōu)?ldquo;多元合唱”。

  網格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網格化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標配”。全縣范圍內有2966個“三自”組織(自治組織1322個、自樂組織501個、志愿組織1143個)25192名成員參與網格治理工作,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如今,行走在汝陽城鄉(xiāng),網格長的紅馬甲穿梭田埂街巷,網格收集的數(shù)據(jù)流連通千家萬戶,群眾的笑臉綻放在“艾的小屋”“幸福學堂”里。當“五基四化”的基石越筑越牢,當“兩高四著力”的導向越抓越實,以基層網格員“一根針”牽動群眾需求的“千條線”,這張以“最小單元”激活“最大能量”的網格治理工作,正在繡出安全鄉(xiāng)村善治新圖景。

  (轉自大象新聞)

網站編輯: